第十九期 CCF秀湖会议 大小模型协同的边缘智能
2024年09月06日-08日
会议日程
9月 6 日(周五)上午
主持人:陈贵海 南京大学 教授
时间 | 内容 |
---|---|
09:00-09:10 | 开幕式 |
致辞: 胡事民 秀湖会议 AC 主席,CCF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 |
09:10-09:40 | 特邀报告 1:可信联邦学习与联邦大模型 |
特邀嘉宾:杨强 香港科技大学 教授 | |
09:40-10:10 | 特邀报告2:垂直领域大模型与大小模型进化 |
特邀嘉宾:吴飞 浙江大学 教授 | |
10:10-10:40 | 茶歇、合影 |
10:40-10:50 | 观点报告1:大小模型端云协同智能计算 |
发言嘉宾: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 |
10:50-12:10 | Panel:边缘智能发展前沿 |
嘉宾:杨强,吴飞,杜军朝,郭斌,吴帆主持人:陈贵海 |
9 月 6 日(周五)下午
专题 1:大小模型端云协同进化机理
专题论坛主席: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时间 | 内容 |
---|---|
14:00-14:10 | 观点报告 1:自演进异构融合的边缘智能计算系统 |
发言嘉宾:陈贵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 |
14:10-14:20 | 观点报告 2:大模型时代的嵌入式智能 |
发言嘉宾:郭斌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 |
14:20 -14:30 | 观点报告 3:云边协同的联邦训练技术与资源受限的端侧智能应用 |
发言嘉宾:杜军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 |
14:30-14:40 | 观点报告 4:高能效边缘智能计算 |
发言嘉宾:刘云新 清华大学AIR研究院 教授 | |
14:40 -14:50 | 观点报告 5:端侧智能:弱算力遇上大模型 |
发言嘉宾:徐宏力 中国科技大学 教授 | |
14:50-15:00 | 观点报告 6:资源自适应的大模型分布式协同训练 |
发言嘉宾:于东晓 山东大学 教授 | |
15:00-15:30 | 茶歇 |
15:30-17:00 | 集中研讨 |
9月 7 日(周六)上午
专题 2:端云协同边缘智能关键技术
专题论坛主席: 吴帆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时间 | 内容 |
---|---|
09:00-09:30 | 特邀报告 4:从计算智能迈向认知智能 |
特邀嘉宾:郑庆华 同济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09:30-09:40 | 观点报告 1:端边协同大模型计算:前景与挑战 |
发言嘉宾:任炬 清华大学 副教授 | |
09:40-09:50 | 观点报告 2:赋能基础大模型的边缘端部署 |
发言嘉宾:曹婷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 |
09:50-10:00 | 观点报告 3:终端系统级大模型服务 |
发言嘉宾:徐梦炜 北京邮电大学 副教授 | |
10:00-10:10 | 观点报告 4:端云异构模型协同学习与推理 |
发言嘉宾:张圣宇 浙江大学 研究员 | |
10:10-10:40 | 茶歇 |
10:40-12:10 | 集中研讨 |
9 月 7 日(周六)下午
专题 3:面向异构软硬件的端云协同智能计算支撑环境
专题论坛主席: 戴海鹏 南京大学 副教授
时间 | 内容 |
---|---|
14:00-14:10 | 观点报告 1:边缘模型训练:边缘问题边缘解决 |
发言嘉宾:何强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 |
14:10-14:20 | 观点报告 2:移动终端情境自适应的轻量化跨层深度计算系统研究 |
发言嘉宾:刘思聪 西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 | |
14:20-14:30 | 观点报告 3:云边协同计算与智能 |
发言嘉宾:周知 中山大学 副教授 | |
14:30-14:40 | 观点报告4:轻量级终端智能体 |
发言嘉宾:李元春 清华大学AIR研究院 助理教授 | |
14:40-14:50 | 观点报告 5:面向海量数据和异构数据的高效深度学习 |
发言嘉宾:林涛 西湖大学 助理教授 | |
14:50-15:00 | 观点报告 6:端侧通用锂电池大模型 |
发言嘉宾:李朝 之江实验室 教授 | |
15:00-16:00 | 集中研讨 |
16:00-17:30 | 外出交流 |
9月8日(周日)上午
专题 4:端云协同智能系统重点需求与典型应用
专题论坛主席: 郑臻哲 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时间 | 内容 |
---|---|
09:00-09:10 | 观点报告1:电力大小模型云边协同算力网络构建与应用 |
发言嘉宾:周飞 国网智研院 高级工程师 | |
09:10-09:20 | 观点报告 2:FATE-LLM:联邦大模型助力大模型落地 |
发言嘉宾:范涛 微众银行 资深研究员 | |
09:20-09:30 | 观点报告 3:淘宝端智能技术及应用 |
发言嘉宾:吕承飞 阿里巴巴 研究员 | |
09:30-09:40 | 观点报告 4:基于端云协同的大小模型训练与推理 |
发言嘉宾:邵云峰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 资深研究员 | |
09:40-09:50 | 观点报告 5:端边云协同框架——ACT智能服务让AI有手有脚 |
发言嘉宾:庄晨熠 蚂蚁集团 研究员 | |
09:50-10:00 | 观点报告 6:字节跳动边缘智能实践 |
发言嘉宾:周丹 字节跳动 研究员 | |
10:00-10:30 | 茶歇 |
10:30-12:00 | 集中研讨 |
9 月8日(周日)下午
时间 | 内容 |
---|---|
14:00-14:40 | 分组研讨—专题报告讨论 |
14:40-15:40 | 全体研讨—总体发展报告讨论 |
15:40-17:00 | 全体会议与闭幕 |
特邀嘉宾
郑庆华 | 同济大学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 强 | 香港科技大学 | 教授 |
吴 飞 | 浙江大学 | 教授 |
参会嘉宾 (姓名拼音序)
曹 婷 | 微软亚洲研究院 | 首席研究员 |
杜军朝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教授 |
范 涛 | 微众银行 | 资深研究员 |
郭 斌 | 西北工业大学 | 教授 |
何 强 | 华中科技大学 | 教授 |
李 朝 | 之江实验室 | 教授 |
李元春 |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 助理教授 |
林 涛 | 西湖大学 | 助理教授 |
刘云新 |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 教授 |
刘思聪 | 西北工业大学 | 副教授 |
吕承飞 | 阿里巴巴 | 研究员 |
任 矩 | 清华大学 | 副教授 |
邵云峰 |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 | 研究员 |
徐宏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教授 |
徐梦炜 | 北京邮电大学 | 副教授 |
于东晓 | 山东大学 | 教授 |
张圣宇 | 浙江大学 | 研究员 |
周 飞 | 国家电网 | 高级工程师 |
周 丹 | 字节跳动 | 研究员 |
周 知 | 中山大学 | 副教授 |
庄晨熠 | 蚂蚁集团 | 研究员 |
秀湖会议学术委员会(AC)主席
胡事民 |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会议执行主席
陈贵海 | 南京大学 | 教授 |
吴 帆 | 上海交通大学 | 教授 |
会议工作人员
戴海鹏 | 南京大学 | 副教授 |
郑臻哲 | 上海交通大学 | 副教授 |
牛超越 | 上海交通大学 | 助理教授 |
赞助单位
秀湖会议年度赞助单位:华为公司、腾讯公司
秀湖会议金牌赞助单位:OPPO、联想研究院
特邀嘉宾介绍
![]() | 郑庆华,同济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CCF会士。研究领域为大数据知识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并先后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
![]() | 杨强,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第四范式公司联合创始人,AAAI 2021大会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前主席,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HKSAIR)理事长,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和开放群岛开源社区(OI)主席,ACM TIST 和IEEE TRANS on BIG DATA创始主编,CAAI,AAAI,ACM,IEEE,AAAS等多个国际学会Fellow。领衔全球迁移学习和联邦学习研究及应用,著作包括《迁移学习》、《联邦学习》、《隐私计算》和《联邦学习实战》等。 |
![]() | 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与检索。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第九届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曾获2022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和中国电子学会202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负责人,开设国家级首批线上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著有《人工智能引论》、《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走进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初步》(高中信息技术)等教材和科普读物。 |
专题论坛报告嘉宾与主持人介绍(姓名拼音排序)
![]() | 曹婷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异构计算组(HEX)首席研究员/研究主管。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高级语言实现和高能效软硬件设计等。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加入微软前,就职于华为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负责方舟编译器内存管理系统。她的论文发表在一系列系统领域顶级会议包括MobiCom、MobiSys、ISCA、ASPLOS等,并在若干会议如PLDI、OOPSLA、MobiSys等担任主席团成员。她曾获得ICCD、NAS、MobiSys、PPoPP最佳论文奖,成果入选ACM Research highlights、IEEE Micro Top Picks、ACM SIGMOBILE Research highlights、2023/2024 Microsoft Research Focus等 |
![]() | 杜军朝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西电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测评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骨干,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科学家,ACM西安分会常务理事,ACM中国图灵大会组委。以第一完成人获2022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出版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ZigBee技术原理与实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和课题。在国际旗舰会议Ubicomp、Mobisys、IEEE/ACM期刊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17 Ubicomp 杰出论文奖(CCF A类)。研发物联网技术定位跟踪与预警系统、多媒体通信与智能服务系统,在国家重要行业推广应用,支持国产化替代与智能化升级的发展战略。研发国产“申威”和“飞腾”处理器的虚拟化测评技术。 |
![]() | 范涛博士,微众银行人工智能资深研究员,FATE开源项目研发负责人。在微众银行负责联邦学习FATE开源项目研发,从0到1创建FATE开源项目,设计FATE开源项目1.0和2.0总体架构。负责推动联邦学习和联邦大模型等AI技术在风控,营销,个性化推荐等众多领域应用落地。申请AI相关技术专利100多项,已授权30多项,参与多项AI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发表多篇有影响力学术论文。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加入微众银行前曾任职于腾讯,百度,负责智能风控,大数据挖掘,舆情分析,大数据量化投资等项目研发。 |
![]() | 郭斌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信部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与艺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智能物联与普适计算、群体智能、移动群智感知等方面研究。在IEEE/ACM汇刊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人机物融合群智计算》《智能物联网导论》等专著,且面向智慧城市、社会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领域应用和技术推广。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IEEE UIC’17、ISI’19、BIBM’20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ACM IMWUT》等国际权威期刊编委。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杰出会员、CCF西安分部主席。 |
![]() | 何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华为东湖青年人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双博士学位,2020-2023年连续四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边缘计算、云计算和服务计算,在CCF 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在ACM/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论文80余篇,5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 |
![]() | 李朝博士,浙江省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兼聘教授,之江实验室特聘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协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委,浙江省人工智能协会理事,英国工程学会智慧城市学科主编,曾任阿里集团资深技术总监, 阿里-浙大前沿技术研究中心互联网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曾获IEEE会议杰出领导力奖,IEEE开源科学奖(国内首个),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者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和促进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杰出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
![]() | 李元春博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博士学位,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系统软件等,已在相关领域发表二十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和程序委员会委员。其研究工作获得UbiComp 最佳论文提名奖、IS-EUD 最佳论文奖等奖项,相关系统和工具在开源平台上被广泛应用。 |
![]() | 林涛博士,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并获得EPFL优秀博士论文奖。研究领域为(1)深度学习与优化,和(2)分布式深度学习与推理系统。相关研究成果近40篇论文;根据谷歌学术统计,论文引用达3800余次(截至2024年08月),H指数25。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现为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 |
![]() | 刘云新博士,清华大学国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原微软研究院异构计算研究组负责人。长期从事AIoT、移动计算、边缘计算、异构计算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应用到微软的多项产品中。获得2023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 CCF科技进步一等奖、MobiSys 2021最佳论文奖、SenSys 2018最佳论文Runner-up奖、MobiCom 2015最佳演示奖等奖项。曾任或现任MobiSys 2023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MobiHoc 2021大会共同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编委和ACM SIGBED China副主席。 |
![]() | 刘思聪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协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研究方向为普适计算、移动嵌入式智能、智能物联网。在ACM MobiSys、ACM Ubicomp等高水平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曾获ACM SIGBED China优博、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会议ACM UbiComp“杰出论文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华为世界难题“火花奖”等奖项;近年来担任ACM MobiCom、MobiSys TPC/Organization Committee成员, AIoTSys2023国际会议程序副主席、Metaverse2023国际会议程序副主席、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ACM SIGBED China青年委员、以及IEEE TMC、ACM IMWUT、CHI等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审稿人。 |
![]() | 吕承飞,淘天集团Meta技术负责人,目前负责面向消费场景的3D/XR基础技术和应用探索。曾参与主导手淘超级App架构演化升级完整过程,从0到1构建淘宝端智能技术体系,并在OSDI、MLSys等发表多篇论文。 |
![]() | 任炬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边缘计算与边缘智能。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曾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达摩院青橙奖、 IEEE TCSC青年科学家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佳青年学者奖、IEEE ICC’19最佳论文奖、IEEE HPCC’19杰出论文奖等荣誉,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物联网十大科技进展”(第一完成人)。现担任IEEE Trans.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 Cloud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CJournal of Electronics期刊领域主编。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现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IEEE与ACM高级会员。 |
![]() | 徐宏力博士,中国科大教授,博导,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现任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边缘智能、云网融合、智算网络等。近年来,主持了国家基金委优青/重点/面上/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担任CAAI智能信息网络专委会常务委员,国际著名期刊Computer Networks等编委,曾任CCF A类期刊IEEE JSAC客座编辑。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为优秀技术成果奖、ICNP 2016最佳论文奖提名等荣誉及奖项。 |
![]() | 邵云峰博士,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AI算法专家,中国科学院博士,负责AI方案设计和算法优化。十年分布式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经验,精通分布式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域自适应与迁移学习。在AAAI、ICCV、ICML等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 |
![]() | 徐梦炜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北京大学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边缘计算和系统软件,近些年专注于边缘场景下的机器学习系统构建与优化,获USENIX ATC 2024最佳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多个项目。 |
![]() | 于东晓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数链融合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布式计算、边缘智能、物联网和数据挖掘。近五年来发表 CCF-A/ JCR一区论文100余篇,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4项(IEEE IPCCC 2020、PDCAT 2020、CsoNet 2019、IIKI 2019)、最佳论文提名奖3项(MobiHoc2023、IEEE MASS 2021、WASA 2019)。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优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担任CCF-A类期刊IEEE TC、通信领域旗舰期刊IEEE TWC编委、ComCom领域编辑,国际学术会议WASA 2020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IEEE WCNC 2020程序委员会领域主席,担任十余个国际顶级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
![]() | 张圣宇博士,浙江大学平台“百人计划”研究员,智能科学与工业软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包括大小模型端云协同计算,多媒体分析与数据挖掘。近年来,在TPAMI、TKDE、KDD、CVPR等CCF A类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兼任CCF多媒体技术专委委员,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人工智能领域协作组专家,NeurIPS、KDD、TKDE、TOIS等期刊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或特邀审稿人。曾获2023年度计算机学会“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ICAI最佳论文奖、2021年WAIC云帆奖-明日之星(全球15人)等奖励与荣誉。 |
![]() | 周飞,教授级高工,中电联先进计算标委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传感与智能分析专委会副秘书长,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科学智算工作组、电力应用工作组联合组长。先后从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柔性输配电装置建模与仿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等工作。主持开展未来产业电力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电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分布式算力调度与协同训练推理技术研究科技项目2项,参与承担面向大规模电网设备节点的图计算软件关键技术研究、500kV输电线路固定式直流融冰技术方案及装置研制、220kV电网统一潮流控制器关键技术及装置研发、大型工业企业电气综合节能技术与典型应用示范、基于可关断器件电力电子装置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技术等科技项目20余项,主持建成国家能源研发中心柔性输电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国网公司科技奖励3项,2次获国网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获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
![]() | 周丹,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先后在阿里达摩院、字节跳动从事算法应用工作,涉及推荐、端智能等技术。作为字节跳动端智能的核心成员,推动端智能在特征工程、边缘推荐、边缘触达、边缘决策等方向的应用落地。字节跳动端智能基建 Pitaya 已覆盖 400+ 应用场景,显著降低服务成本、提升业务效果。 |
![]() | 周知博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系统等,在PIEEE、ToN、JSAC、TC、TPDS、TMC、INFOCOM、ICDE、MobiHoc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论文总引用次数逾7500次,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曾获得201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IEEE IoTJ 2022年度最佳论文亚军奖、IEEE UIC2018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WCNC2023最佳论文奖提名、DCPS2023最佳学生论文奖等奖励或荣誉。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自然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 |
![]() | 庄晨熠,京都大学信息学博士,上海菁英人才,发表人工智能相关论文30+;当前在蚂蚁集团负责智能体构建算法研发;在蚂蚁参与的项目,曾获吴文俊科技进步一等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镇馆之宝等奖项。 |
秀湖会议学术委员会(AC)主席介绍
![]() | 胡事民,CCF会士、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ACM TOG/ACM SIGGRAPH、IEEE TPAMI、IEEE TVCG、 CVPR等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带领团队研制并开源了深度学习框架—计图(Jittor)。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亚洲图形学学会主席和ACM SIGGRAPH 执委,并担任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主编以及CAD、Computer & Graphics、JCST等多个期刊编委。 |
会议执行主席介绍
![]() | 陈贵海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先进网络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并行计算与分布处理等。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计算与系统专委会荣誉主任,《计算机学报》等期刊编委。曾获中创软件人才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CCF 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来主要从事边缘计算与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边缘智能、分布式系统、移动计算等技术。多次主持或参与相关大型科研项目,包括NSF 重点项目、5 项973 项目,现为国际SKA 科学数据处理中方联盟首席专家。发表论文700 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20000 余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1500 余次,出版专著三部。14 次获国际会议论文奖,包括ICNP2015、DASFAA2017、IWQoS2020 最佳论文奖等。曾获得IEEE TPDS 单篇论文最高引用,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或主席70 余次。 |
![]() | 吴帆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导、系主任,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大小模型协同智能、分布式智能系统、大数据管理、智能博弈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发表在JSAC、TON、TMC、TPDS、TOC、TKDE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MOBICOM、OSDI、INFOCOM、ICDE、KDD等重要国际会议,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先后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lsevier Computer Networks编委,以及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青年编委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题编委。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CF科技进步奖一等奖、ACM中国新星奖、CCF-IEEE青年科学家奖、仲英青年学者、CCF-腾讯犀牛鸟卓越奖、CCF-Intel青年学者提升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以及包括IEEE/ACM IWQoS 2020在内的7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奖。先后担任ACM中国理事会副主席、CCF上海分部秘书长、CCF YOCSEF上海主席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2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