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第二十七期CCF秀湖会议在苏州CCF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会议以“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变革”为主题,汇聚来自高校和产业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双学位培养、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等四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高等教育体系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育资源优化的创新路径,形成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前瞻性共识。


图片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第二十七期CCF秀湖会议在苏州CCF业务总部&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议为期三天,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变革”进行探讨与交流。本期秀湖会议的执行主席为秀湖会议AC副主席、CCF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恩红教授。会议特别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院长、复旦大学姜育刚副校长等高校的校院领导及教育专家,以及腾讯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巨宏、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等企业界专家共20余位。秀湖会议AC主席、CCF监事长、北京大学金芝教授出席并致辞。


图片

▲金芝致辞▲


-01-


特邀报告 | 开宗明义


图片

▲焦李成作特邀报告▲


CCF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杰出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焦李成带来了题为“诺奖启示的人工智能赋能本硕博培养一体化探索与思考”的特邀报告。焦院长首先以诺奖成果为切入点,剖析神经科学、统计物理与人工智能的底层关联,通过蔡少棠细胞神经网络、统计物理研究等实例,揭示物理原理与智能算法的交叉创新逻辑;其次回溯人工智能发展脉络,结合图灵奖与诺奖得主的关键突破,阐释基础研究对技术迭代的长远驱动作用;最后聚焦高等教育实践,分享西电在智能学科本硕博培养体系中的探索经验,强调构建“理论课程—实践平台—产学研融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跨学科交叉、差异化定位与伦理素养培育,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

▲姜育刚作特邀报告▲


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在会上作“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特邀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入各垂直领域,重塑知识生产逻辑,为解决传统教育个性化、规模化、公平化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带来机遇,国家战略也将人工智能作为教育现代化核心抓手,大学需从标准化人才培养转向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为此,复旦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整合成立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推动学科交叉,布局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校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出“X+人工智能”双学位、微专业等交叉培养模式,借助智慧教学环境、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及智能校园管理提升教育效能,同时发布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并开发治理平台,以规则与技术双轮驱动平衡创新与伦理,旨在培养具计算思维、智能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提供实践样本。


图片

▲王巨宏作特邀报告▲


CCF会士、腾讯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巨宏带来了“大模型浪潮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特邀报告,指出大模型时代技术迭代加速,高校教材难以及时更新,企业对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集中在数学与算法、高级编程与工程实践、创新研究与技术突破、跨学科整合应用等方面,同时重视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伦理意识等通用能力。腾讯业务实践表明,工程师和产品经理需自学人工智能并融入产品开发,人工智能研发分为“造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造工具”、“行业大模型应用”三大场景,需要数学好、工程强、能创新、跨学科且应变能力强的人才。为此,腾讯通过大模型博士生激励计划等产教融合路径,提供场景、算力与培养机制,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应对人才需求挑战。


图片

▲王士进作特邀报告▲


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作了题为“大模型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应用和人才培养”的特邀报告,王院长指出大模型作为技术分水岭,其统一模型架构与思维链机制推动教育深度变革,全球范围加速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科大讯飞通过教育大模型整合实现知识构建、个性化学习、智能考试等教学全流程重构,推动学科大模型共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以科研效率提升、算法建模优化、实验方案设计等维度支撑科研创新。同时,王院长提出需规范大模型应用避免惰性依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强化行业场景技术迭代及多技术整合,以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教育挑战,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02-


专题分享 | 精彩纷呈


本次会议设置了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双学位培养、人工智能通识课、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均安排了若干观点分享报告。嘉宾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紧扣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关键领域,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人工智能+双学位培养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广” 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全面展现了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程体系重构、技术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前沿探索成果。与会专家针对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人工智能专业架构优化、跨学科培养机制设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普及路径及技术赋能教育范式等关键命题展开深入研讨与思想碰撞,为构建适配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等教育新体系提供了多元视角的理论启发与实践参照。



专题一:人工智能专业建设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黎铭、尚学群、谭志虎



专题二:“人工智能+”双学位培养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王新、黄华



专题三:人工智能通识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吴枫、骆源、孙涵、孙凌云、吴小俊、殷绪成、张敏灵、朱巧明



专题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起:崔江涛、李敏、文继荣、张兴军


-03-


开放讨论 | 观点碰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集中研讨环节,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特色化路径、“人工智能+”双学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及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等分享经验、交换观点,并就当前教育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04-


赏湖健步 | 姑苏风光


图片

在思想碰撞与热烈讨论之余,会议组织与会嘉宾移步户外,于风景秀美的阳澄湖畔健步而行。嘉宾们在共赏春日姑苏湖光山色的同时,持续深化交流、深入讨论、分享经验。嘉宾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重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范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更务实的举措,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助力构建兼具创新性、适应性与前瞻性的教育生态体系。

-05-


思想汇聚 | 求同存异


在会议最后,与会嘉宾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展开研讨,嘉宾们形成了通过“专业建设精专化、双学位培养融合化、通识教育普及化、技术赋能深度化” 多路径构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共识,提出需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学科交叉与教学资源整合,以应对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CCF将持续推进相关话题的讨论与总结,请持续关注CCF的后续报道。


湖会议是CCF全新打造的小型精品国际学术讨论会品牌,借鉴德国达堡研讨会(Dagstuhl Seminars)、日本湘南会议模式,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应用、教育和产业等问题,为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建议。每个研讨会均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前沿问题讨论交流为主,仅限发起人邀请的一线专家参与,不对外开放,会期3天以上,要求参会者全程参会,不能中途离会,引导科学家、企业技术专家及教育专家在浮躁的社会中沉下心来钻研学术。










参会专家名单

特邀嘉宾(姓名拼音排序)

姜育刚  复旦大学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巨宏  腾讯公司

王士进  科大讯飞


参会嘉宾(姓名拼音排序)

崔江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黎   铭  南京大学

李   敏  中南大学

刘   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   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骆   源  上海交通大学

尚学群  西北工业大学

孙   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凌云  浙江大学

谭志虎  华中科技大学

王   新  复旦大学

文继荣  中国人民大学

吴   帆  上海交通大学

吴   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小俊  江南大学

殷绪成  北京科技大学

张敏灵  东南大学

张兴军  西安交通大学

周扬帆  复旦大学

朱巧明  苏州大学


秀湖会议学术委员会(AC)主席

金   芝  北京大学


会议执行主席

黄   华  北京师范大学

陈恩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会议工作人员

王志春  北京师范大学

李   健  北京师范大学


秀湖会议年度合作单位OPPO、腾讯、华为,金牌合作单位联想研究院及本期会议合作单位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对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


图片

CCF欢迎更多会员和业界专家关注和申请秀湖会议。

联系邮箱:bls@ccf.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计算机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